信息来源:东风汽车报
发布时间:2025-10-11 09:08
浏览 次
清晨,地库车位,您轻触屏幕设定目的地——公司楼下车位。车辆自主驶出,穿行于早高峰的路上,精准停入目标车位。这并非科幻电影,而是即将规模化量产的“车位到车位”全场景智能驾驶功能体验。
近日,东风汽车研发总院自主研发的天元智驾T200搭载于东风奕派eπ007+成功首发,更先进的天元智驾T500系统也正在推进落地,未来可实现“车位到车位”的高阶辅助驾驶能力。
10月9日,记者走进东风汽车研发总院,探访这项颠覆性功能背后的技术攻坚与东风构建“智慧生命体”的宏大蓝图。
从小区车位直接驶入公司车位 一步到位完成8种高难度泊车
何为“车位到车位”功能?简单来说就是从任意一个车位出发,经过各种复杂场景,最终到达另一个车位的全程辅助驾驶能力。整个过程包含行车和泊车两部分。
相较于城市NOA“全国都能开”,从“车位到车位”对终端用户而言更加实惠。
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,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东风汽车”)发布了天元智驾产品,分为T100、T200、T500和T1000,覆盖了不同的算力和功能,从高速NOA、城市NOA到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。不久前,天元智驾T200系统成功首发,可实现L2级城区NOA辅助驾驶功能。
更先进的天元智驾T500系统目前正进入攻坚阶段,这也是东风汽车面向L3级智能驾驶打造的重磅产品。天元智驾T500将率先搭载行业最强的智驾SOC,可实现“车位到车位”的高阶辅助驾驶能力。
当天,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大模型开发室里,简短的组会刚刚结束,工程师们迅速回到工位,仔细检查模型在验证集上的测试结果,分析错误并找出改进方向。
模型开发是一场“马拉松式”的精密协作。东风汽车研发总院人工智能实验室执行负责人黄睿告诉记者,以智能驾驶模型为例,需经过仿真环境下的开闭环测试、实车端的部署验证以及最终的实际道路测试等多重关卡,测试结果进而驱动算法与数据集的闭环迭代。
“单次模型训练看似可能仅需几天,但往往需要经过几十上百次这样的循环,关键指标才能收敛至量产标准。尽管流程漫长,团队始终保持着高效的协作节奏。”黄睿说。
“传统的智能驾驶系统像一条分段协作的流水线,感知、预测、规划模块各司其职,信息传递难免损耗。”黄睿解释,天元智驾T500追求的“一段式端到端”技术,则试图用一个更强大的、类似人脑的统一模型,直接从传感器数据输出车辆控制指令,实现全局优化,应对未知场景的能力更强。
据介绍,通过引入大模型训练,T500能够快速迭代提升复杂场景如窄路、环岛、施工路段的处理能力,其泊车功能更是能一步到位完成靠墙停车等8种高难度泊入泊出动作。
牵头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 打造汽车具身智能“国家队”
有业内人士指出,能够实现“车位到车位”的智能驾驶功能,意味着车企的智驾体系已进入行业金字塔的顶层;而若能进一步提供“体验优秀的车位到车位”功能,则代表其真正站上“塔尖”。
当前,智能驾驶的竞争焦点已从早期的“全国都能开”逐步转向对“车位到车位”“门到门”等全场景连贯体验的追求。能否尽快实现全量推送,也成为衡量智驾实力的关键标尺。包括华为、理想、小米、小鹏、极氪等多个企业,都已进入“车位到车位”的竞争。
随着智能驾驶技术逐步逼近全场景贯通,行业对智能体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——下一步的目标,是让汽车从代步工具进化为具备感知、理解、规划、决策、行动和学习能力的“智能生命体”。